杜鹃花病虫害防治
露天栽培杜鹃花病害防治
1、杜鹃花露天栽培病害不多,主要有:花腐病、细菌性斑点落叶病、丝核菌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花腐病发生在杜鹃花开花时期,发病初期花瓣呈水浸透状斑块,逐渐扩大到这个花朵,出现软腐状态,待花朵干枯后结出大小不一的片状菌核,后随枯花脱落成病原体,菌核生命力非常顽强,具有5年左右的生命期。防治药剂有嘧霉胺、甲基托布津、朴海因等,按照说明使用2次,始花期、盛花期各一次。(温室栽培花期有灰霉病发生:防治同花腐病)
【从左到右:花腐病早期、中期、晚期的症状表现】
【从左到右:灰霉病早期、中期、晚期的症状表现】
2、细菌性斑点落叶病一般发生花后到新梢生长期,初感病为针点状黑褐色圆形斑点,随着病斑扩大和增多,叶片即脱落,一般植株自下而上发生,多风雨时感病品种病害漫延很快,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感病落叶,该病对品种具有选择性,开花后应注意天气和病害情况,防治宜早不宜迟,对口药剂:中生霉素、春雷霉素等。
【细菌性斑点落叶病症状表现】
3、褐斑病、炭疽病一般发生7-9月份,褐斑病感病时出现不规则状黑褐色斑点,症状严重可造成提早落叶。炭疽病发生较少,症状轮纹状扩大。防治都可用戊唑醇、丙环唑、甲基托布津、腈菌唑等杀菌剂进得轮换防治,易感病品种在发病初期每10-15天左右防治一次,一年需要防治3次左右。抗病性强品种或者露地种植的杜鹃花没有以上病害或者病害较轻的不需要用药剂防治。
【褐斑病症状表现】
【炭疽病症状表现】
4、丝核菌病和花腐病为同一类病菌:丝核菌病一般发生在6-10月份,症状是在一集中区域叶片大量黑烂,进而危及新枝和枝杆,严重的整株叶烂光枯死,发病部位有绵丝状粘连。特别是湿度高或连续阴雨天气,加上种植密度高,透风差,露水重的情况容易发生。叶片小而密的品种(特别是皋月夏鹃类品种)在阴密环境下最容易发病。发现病害用嘧霉胺、甲基托布津、朴海因等药剂进行选择性防治。
【丝核菌病症状表现】
5、根腐病主要由品种抗性关系、基质透气性差、根基长时间积水、PH值过高、盐分过高、病原菌等综合因素引起,一般发生在雨季过后遇到高温情况,一旦发现发病就无法挽救,就马上连根一起清除掉。选择抗病性强品种、改善透气性、注意排水、多使用硫酸亚铁、容器栽培适时换土等措施能减少该病发生,预防性药剂有甲霜灵、恶霉灵、硫酸亚铁等。
【根腐病病症状表现】
6、一般在淮海以北及春夏季湿度比较低地区,由于气候原因花腐病、细菌性斑点落叶病、丝核菌病等病害不易发生。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环污染,请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杜鹃花品种!
时间:2022-09-26 访问量:1305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露天栽培杜鹃花虫害防治